鄭州津孚國際學校

聯系電話:0371-63718286

當前位置:主頁 > 教育教學 >

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

發布日期:2017-09-19 瀏覽次數:332

       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。而語文素養也是一個語文老師成長發展的牢固根基。它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、豐富的語言積累、深厚的文化底蘊等等,所以,語文老師不僅首先要具備豐厚的語文素養,而且要在教學中除了傳授課內知識外,還要注意拓展延伸課外知識,根植于中外文化背景資源,讓其成為探求語文教學藝術的魅力磁場,去吸引學生的興趣,以達到學生主動學習、自我學習的最高境界。而這些,無疑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奉為圭臬的。   

 

       鑒于此,作為語文老師就需要博覽群書,博聞強識,然后才能隨堂把自己的文化積累恰當地展示給學生。這樣,日復一日,學生就會視野開闊、底蘊豐富;潛移默化,學生就能為課外知識的美麗花園所吸引,從而產生“我要走進去看看”的沖動。

 

       回想自己的語文教學,有幾個小故事叫我記憶猶新,而且幸??鞓?。

 

       有一次我在課堂上遇到了“戰士”這個詞語,這是學生再熟悉不過的一個詞語,可以說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接觸它,甚至更早。但其來源是什么?恐怕學生知之甚少,于是那節課我就來了個小插曲,把這個詞語背后的文化背景講給了學生:春秋時期,人分三等——貴族、平民和奴隸,貴族又分為四等——天子、諸侯、大夫和士。一旦有戰爭,只有貴族才有參戰權,平民和奴隸沒有這個權利。戰爭中,原則上是國君當統帥,大夫當將軍,士當戰士,“戰士”這個詞就是從這來的——“戰斗的士”。平民和奴隸也參戰,但是不打仗,只負責搬運糧食、行李、武器,還有喂馬等。

 

       我欣喜地發現當我在講這些內容的時候,教室里靜極了,學生全神貫注,眼睛睜得大大的,而且眼神是閃亮的,充滿渴望的,還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滿足。等到下課時,很多學生請求愿我以后多講講這樣的知識。

 

       很顯然,學生在被動的情況下接受老師傳授知識,和在強烈渴望下想去接觸知識,其結果是迥然不同的。而且,更重要的是,當我有意識地這樣給學生穿插課外知識后,學生也漸漸養成了自己尋根究底、思考問題、提出問題的習慣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比如,在學習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一課時,里面有個句子是“爾卜爾筮,體無咎言”,書下注釋說“燒灼龜甲的裂紋以判吉兇,叫做‘卜’,用蓍(shī)草占卦叫做‘筮’”,有學生讀到這里就提出來,要我再具體講解一下這兩種算卦方法有什么不同。

 

       我很高興而欣慰地告訴學生:殷人用烏龜殼或獸類骨鉆眼,然后放到火里燒,燒時,這個鉆了眼的殼或骨頭會有裂紋(這個裂紋叫“兆”),還會發出“撲撲“的響聲,所以諧音叫做“卜”,然后,由巫師解說吉兇,再把占卜的結果,用文字刻在這裂紋旁邊,這樣的文字叫做“甲骨卜辭“,也就是大家熟悉的”甲骨文“。這是殷(商)人的“卜”的方法;而周人用蓍草判斷吉兇,叫做”筮”。具體做法是取蓍草五十根,二十五根長的、二十五根短的,然后從中抽出一根放在旁邊。剩下的四十九根,任意分堆,分完后看每堆幾根長的幾根短的,巫師根據這個作解釋。

 

       學生聽我講解時,頻頻點頭,若有所思、若有所悟,他們覺得中國文化太有意思了。

 

       所謂“師傅引進門,修行在個人”,我認為老師的引領很重要,怎樣引領?我覺得就是從“興趣”入手,興趣往往是能讓學生感到有意思的小的語文現象——司空見慣、耳熟能詳,但究其根本又茫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東西,以這些小知識作為突破口,一點點滲透、引導,然后再循序漸進,讓學生達到登堂入室的境地。

 

       而這個興趣的產生往往來自于那些和課內知識相關聯的課外知識,這就是“距離產生美”“好奇在于陌生”的道理。當學生對某一知識非常感興趣,強烈渴望獲知的時候,教師再給予適當的點撥,讓學生豁然開朗,這才是教學的最佳效果和最終目的,這也是孔子在《論語·述而》里所提倡的“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”。

 

       在教學莎士比亞的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時,我給學生簡單補充了西方古典文學三大高峰的知識,即希臘和羅馬神話、莎士比亞戲劇、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。學生很感興趣,請求我再具體講解一下,我采用的方法是要求學生自己查資料,然后大家在課上交流。事實上,后來的交流效果非常好,因為不同的學生有了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收獲。

 

       當老師有意識的給學生拓展延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后,漸漸會發現,學生能夠自己不斷發現新問題,那么這時,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資料,去尋找答案,然后再和老師或同學溝通,這個過程又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自我學習、解決疑難的習慣。當然,也會遇到學生提出問題、老師一時答不出的時候,沒關系,這也是給了老師一個學習成長的機會,就像 《禮記·學記》所說——“學,然后知不足;教,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強也。故曰:教學相長也?!?/span>

 

       知識浩瀚無邊,所以才需要老師要勤學不輟,讓自己的源頭活水不斷得到新的滋養,永遠清澈、奔流不息;也正是因為書海無涯,所以老師在讀書學習時,不必急躁,不必茫然,相信:學習如春起之苗,不見其增,而日有所長。

 

       “雖有嘉肴,弗食不知其旨也;雖有至道,弗學不知其善也?!蔽覀魇诮o學生的知識都是來自于讀書學習,我已經品嘗到了讀書學習的樂趣。我知道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”,但是我更喜歡胡適先生說過的這句話“怕什么真理無窮,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”,我會努力,讓自己每天都能擁有這樣的歡喜!

 

上一篇:楊絳:什么是好的教育,什么是好的修養
下一篇:高中生學習的正確方法與錯誤方法匯總

久久久久精品国产四虎影视